初级中药师考试2019年专业知识点:饮片切制概述

  本网卫生资格考试栏目小编收集的初级中药师考试2019年专业知识点:饮片切制概述,希望能在复习上给大家提供帮助.欢迎大家继续关注相关信息。

  初级中药师考试2019年专业知识点:饮片切制概述

  细目一 饮片切制的目的

  要点 结合具体药物理解目的

  将净选后的药物进行软化,用一定的刀具,切成一定规格的片、段、丝、块等炮制工艺,统称为饮片切制。

  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,统称为 饮片。

  切制一般需经过软化、切制、干燥三个工序完成。

  饮片切制的目的在于:

  1.便于有效成分煎出

  饮片与溶媒的接触面增大,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。

  2.提高煎药质量

  按药材质地的不同,采取“质坚宜薄”、“质松宜厚”的切制原则,在提高药效的煎出率的同时,可避免药材细粉在煎煮过程中出现糊化、粘锅等现象。

  3.利于炮炙

  药材切制饮片后,便于炮炙时控制火候,使药物受热均匀。还有利于各种辅料与药物的均匀接触和吸收,提高炮炙效果。如:盐炙泽泻、麸炒苍术等。

  4.利于调配和制剂

  药材切制成饮片后,体积适中,方便配方,如:黄芪、甘草等;制备液体制剂,增加浸出效果;制备固体制剂,便于粉碎,处方中各药物的比例稳定。

  5.便于鉴别

  对性状相似的药材,切制成一定规格的片型,显露其组织结构的特征,有利于区别不同药材,防止混淆。

  川芎(蝴蝶片)         鸡血藤(皮部与木部相间排列)

  6.利于贮存

  药物切制后经干燥处理,含水量下降,减少了霉变、虫蛀等因素而利于贮存。

  7.利于制剂

  植物根、茎皮类中药切制成方块、段、丝、片后,表面积扩大,能有效地提高中药材的浸出效果,为药效成分的溶出提供了便利。

  细目二 切制前的水处理

  1.常用的水处理软化方法

  常用水处理方法:淋、洗、泡、漂、润等。

  (1)淋法(喷淋法)

  1)定义:淋法是用清水喷淋或浇淋药物的方法。

  2) 适用药物:适用于气味芳香、质地疏松的全草、叶、果皮及成分易溶失的药材,如荆芥、薄荷、佩兰、香薷、枇杷叶、陈皮、甘草等。

  3) 操作方法:将药材整齐垛放,用清水均匀喷淋,喷淋的次数视药材的质地而定,一般2~3次,需稍润,以适合切制。

  4)注意事项:①注意防止返热烂叶;②控制切制与干燥的协调一致,当天润软后应及时干燥。③若药材体积粗大,用淋法不能完全软化者,应采用润法等其他方法软化处理。

  (2)淘洗法(抢水洗)

  1)定义:淘洗法是用清水洗涤或快速洗涤药物的方法。

  2)适用药物:适用于质地疏松,水分易于渗入及成分易溶失的药材,如五加皮、瓜蒌皮、白鲜皮、合欢皮、南沙参、石斛、瞿麦、陈皮、防风、龙胆、细辛等。

  3)操作方法:将药物投入清水中,经淘洗后或快速洗涤后及时取出,稍润即可切制。由于药材与水接触的时间短,故又称为“抢水洗”。大生产常采用滚筒洗药机。

  4)注意事项:

  ①在保证药材洁净和软化程度的前提下,尽量采用“抢水洗”。目的是防止成分大量流失而降低药效。

  ②大多数药材洗一次即可,但有些药材附着多量泥沙或其他杂质,则需用水洗数遍,以洁净为度,每次用水量不宜太多,如蒲公英、紫菀等。

  (3)泡法(浸泡法)

  1)定义:浸泡法是将药材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,使之吸入适量水分的方法。

  2)适用药物:①适用于质地坚硬,水分难于渗入的药材。如天花粉、木香、乌药、土茯苓、泽泻、姜黄、三棱等。②适用于遇水漂浮的药材,如:枳壳、青皮等,要本着“少泡多润”的原则。③某些动物药,如龟甲、鳖甲、鹿角、狗骨等。将药材置缸内,放水淹过药面,加盖泡之,中间不换水。由于微生物繁殖,造成筋膜腐烂,可除去附着的筋、肉、膜、皮等,而留下需要的骨质。洗净,干燥。

  3)操作方法:

  先将药物洗净,再注入清水至浸没药物,放置一段时间,视药材的质地、大小和季节、水温等灵活掌握,中间不换水,吸水至一定程度后捞起,润软,切制。

  4)注意事项:

  ①浸泡时间宜短不宜长, 宜“少泡多润”防止药材“伤水”。

  ②浸泡法受药材质地、大小及季节温度的影响较大。一般体积粗大、质地坚实的药材,冬春季节,气温较低时,浸泡时间宜长些;反之宜短些。

  ③一些质轻药材常漂浮于水面上,如枳壳、青皮等,应上压重物,使其充分浸入水中。

  (4)漂法(浸漂法)

  1)定义:漂法是将药材用多量水,经多次漂洗的方法。古代多用长流水漂洗。

  2)适用药物:

  ①毒性药物:如乌头、附子、半夏、天南星。

  ②含盐分多药物:如肉苁蓉、昆布、海藻、全蝎。

  ③有腥臭气味的药物:如紫河车、五谷虫、人中白等。

  3)操作方法:将药物浸入多量的清水中,并每天换水2~3次。漂去有毒成分、盐分及腥臭异味。

  (5)润法

  1)一般操作方法:把淋、洗、泡过的药材,用适当容器(药盘、竹匾等)盛装,或堆积于润药台上,以湿布、湿麻袋等湿物遮盖,时常喷洒适量清水,保持湿润状态,使药材外部的水分徐徐渗透到组织内部,达到内外湿度一致,便于切制。

  2)润法:一般可以分为浸润、伏润、露润。

  ①浸润:用定量水或其他液体辅料直接浸润药材,并经常翻动,使之缓缓渗入组织内部,以“水尽药透”为准。如大黄、何首乌、泽泻、槟榔、木香,郁金、枳壳、枳实等。

  ②伏润(闷润):经过水洗、泡或其他辅料处理的药材,用缸、坛等容器在基本密闭的条件闷润,使药材内外达到软硬一致,利于切制。如郁金、川芎、白术、白芍、山药、三棱、槟榔等质地坚硬的药材。

  ③露润(吸湿回润):在潮湿铺垫篾席的地面上,使其吸潮变软后即可切制。如当归、玄参、牛膝等。

  3)注意事项:

  ①时间长短视药材质地及季节而定,如质地坚硬者浸润3~4天或10天以上,较软者1~2天即可;春冬宜长,夏秋宜短;②质地特别坚硬的药材,要反复闷润直至软化;③夏季润药,要防止药物霉变。对含淀粉较多的药材如山药、天花粉、泽泻等,要防止发粘、变红、变味等霉变现象。一旦发现即以清水快速洗涤,晾晒后再适当闷润。

  2.药材软化程度的检查方法

  水处理以后,需要检查药材软化的程度是否符合切制要求,常采用一些传统的检查方法,习称“看水头”或“看水性”。

  (1)弯曲法:药材软化后握于手中,大拇指向外推,其余四指向内缩,以药材略弯曲,不易折断为合格。适用于检查长条状药物,如白芍、木通、木香等;

  (2)指掐法:以手指甲能掐入软化后药材的表面为宜,适用于检查团块状药物。如白术、白芷、天花粉、泽泻等;

  (3)穿刺法:以铁扦能刺穿药材而无硬心感为宜,适用于检查粗大块状药物。如大黄、虎杖等;

  (4)手捏法:软化后以手捏粗的一端,感觉其较柔软为宜,适用于检查不规则的根及根茎类药材,如当归、独活等;有些块根、果实、菌类药材,需润至手握无响声及无坚硬感,如黄芩、槟榔、延胡索、枳实、雷丸等。

  细目三 饮片类型及切制方法

  (一)饮片类型及规格

  中药饮片的常见片型有:极薄片、薄片、厚片、斜片、直片、段、细丝、宽丝、块等。

  (1)片(“质坚宜薄”、“质松宜厚”)

  ①极薄片:厚度<0.5mm;适用于木质类药材及动物骨、角质类药材;

  如羚羊角、鹿角、松节、苏木、降香。

  ② 薄片:厚度1~2mm;适用于质地致密坚实,不易破碎的药材;

  如白芍、乌药、槟榔、当归、木通、天麻、三棱。

  ③ 厚片:厚度2~4mm;适用于质地松泡、黏性大,薄切易破碎的药材;

  如茯苓、山药、南沙参、泽泻、丹参、升麻。

  ④斜片:厚度2~4mm;适用于长条形而纤维性强的药材。

  瓜子片为倾斜度小者,如桂枝、桑枝等;

  马蹄片为倾斜度稍大而粗者,如大黄;

  柳叶片为倾斜度更大而药材较细者,如甘草、黄芪、川牛膝、银柴胡、漏芦、苏梗、鸡血藤、木香。

  ⑤直片:又称顺片,厚度2~4mm;适用于粗大致密、色泽鲜艳,需突出鉴别特征的药材,如大黄、天花粉、附子、白术、何首乌、防己等。

  天花粉

  (2)丝

  ① 宽丝:厚度5~10mm;适用于较大的叶类药材,如荷叶、枇杷叶、淫羊藿;以及较厚的果皮类药材,瓜蒌皮、冬瓜皮。

  ② 细丝:厚度2~3mm;适用于树皮类药材,黄柏、厚朴、桑白皮、秦皮;以及较薄的果皮类药材,如陈皮。

  (3)段

  又称咀、节;厚度10~15mm;全草类药材,薄荷、荆芥、香薷、益母草、麻黄、大小蓟、青蒿、佩兰、瞿麦、藿香;以及细长条状,成分易溶出的药材,党参、北沙参、怀牛膝、白茅根、芦根。

  (4)块

  为边长8~12mm的立方块;有些药材煎熬时,易糊化,需切成不等的块状,如阿胶丁等。

  阿胶丁

  (二)饮片的选择原则

  一般的原则为:质坚宜薄,质松宜厚。

  1.质地致密、坚实者,宜切薄片。如乌药、槟榔、当归、白芍、木通等。

  2.质地松泡、粉性大者,宜切厚片。如山药、天花粉、茯苓、甘草、黄芪、南沙参等。

  3.为了突出鉴别特征,或为了饮片外形的美观,或为了方便切制操作,视不同情况,选择直片、斜片等。如大黄、何首乌、山药、黄芪、桂枝、桑枝等。

  4.凡药材形态细长,内含成分又易煎出的,可切制成一定长度的段。如木贼、荆芥、薄荷、麻黄、益母草等。

  5.皮类药材和宽大的叶类药材,可切制成一定宽度的丝。如陈皮、黄柏、荷叶、枇杷叶等。

  6.为了方便对药材进行炮炙(如酒蒸),切制时,可选择一定规格的块或片。如大黄、何首乌等。

  (三)切制方法

  饮片切制常用的方法有切、镑、刨、锉、劈等。

  其中切制为最主要的方法。

  1.切制:分为手工切制和机器切制两大类。

  (1)手工切制:主要用于少量加工或特殊需要的植物类药材饮片切制。

  操作时,将软化好的药物,整理成把(称“把活”)或单个(称“个活”)放置于刀床上切制。

  (2)机械切制:常用于大量生产。

  ①剁刀式切药机:该切药机结构简单;宜切制根、根茎、全草类药材,不宜切颗粒状药材。

  ②旋转式切药机:该切药机分为动力、推动、切片、调节四部分。可以切颗粒状药材,不宜切全草类药材。

  ③多功能切药机:适用于根茎、块状及果实类中药材的直片、圆片等规格饮片的加工切制。

  2.镑法

  所用的工具为镑刀。适用于动物角质类药材,如水牛角等。

  3.刨法

  将药材固定,用刨刀刨成薄片即可。适用于木质类药材,如苏木等。

  4.锉法

  用钢锉将其锉为末,或再加工继续研细即可。有些用量小而又习惯用粉末的药材,常用此法,如羚羊角、水牛角等。

  5.劈法

  利用斧类工具将动物骨骼类或木质类药材劈成块或厚片的方法。如降香、松节等。

  细目四 饮片的干燥

  水处理后的饮片,必须及时干燥,防止药材因含水量过大而发霉变质。

  干燥方法分为: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。

  1.自然干燥

  (1)晒干法:把切制后的饮片置于日光下曝晒干燥。优点是简便易行,不使用能源;缺点是占用空间大、易受季节气候影响、饮片暴露不太卫生。

  一般饮片均可应用“晒干法”。

  (2)阴干法:将药物置于阴凉通风处缓缓干燥的方法。基本特点:干燥较慢。

  下列药材宜用“阴干法”:

  1)芳香性药物:荆芥、薄荷;

  2)色泽鲜艳、日照易变色的药材:白芍、槟榔等;

  上述药物也可用低温烘干法。

  2.人工干燥

  利用一定的干燥设备烘干药物的方法。传统用火炕、烘药笼等;现代用烘箱、干燥室(烘房)、干燥机等。

  注意事项:

  ①人工干燥的温度一般药物不超过80℃;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物不超过50℃。

  ②干燥后的饮片宜放冷后收贮,否则余热吸潮。

  ③干燥后的饮片含水量应控制在7%~13%为宜。

  药物饮片干燥传统要求保持形、色、气、味俱全。

  依据不同性质药物与干燥方法,可归纳为:

  (1)黏性类:潮片容易发黏。多采用烘焙法或晒干法,如麦冬,玉竹。

  (2)粉质类:潮片极易发滑、发黏、发霉、发馊、发臭而变质。宜采用晒干法或烘焙法。随切随晒。如山药、浙贝母。

  (3)油质类:日晒或微火烘焙。如果火力过大,会使油质溢出表面,失油后干枯,影响质量。如当归、怀牛膝、川芎等。

  (4)芳香类:此类药材香味与质量密切相关。由于芳香类物质易于挥发,不宜暴晒,多采用阴干法。如荆芥、薄荷、香薷、木香等。

  (5)色泽类:白色类宜采用日晒,越白越好,如桔梗、浙贝母;黄色类宜小火烘焙,如泽泻、黄芪。

  根须类和根皮类可采用日晒法和烘焙法,如白薇、龙胆草、厚朴、黄柏等;

  草叶类要薄摊暴晒,勤翻动,不宜用烘焙法,以防燃烧,如仙鹤草、泽兰、竹叶、地丁草等。

  强化练习:

  A型题

  下列哪类药物宜用淘洗法处理( )

  A.质地坚硬,水分难渗入的药材

  B.质地松软,水分易渗入的药材

  C.毒性药材

  D.质地坚硬,短时间水分不易渗入的药材

  E.质地疏松的叶类药材

  [答疑编号700513103101]

  【正确答案】B

  【解析】淘洗法是用清水洗涤或快速洗涤药物的方法,故适用于质地疏松,水分易于渗入及成分易溶失的药材。

  长条形而纤维性强的药物宜切( )

  A.斜片

  B.直片

  C.宽丝

  D.段

  E.薄片

  【正确答案】A

  【解析】考察饮片的类型及适用药材。

  含芳香性成分药物干燥温度一般不超过( )

  A.30℃

  B.50℃

  C.60℃

  D.80℃

  E.100 ℃

  【正确答案】B

  【解析】一般药物≯80℃;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物≯50℃。

  推荐阅读:

  初级中药师考试2019年专业知识点:净选与加工概述

  初级中药师考试2019年专业知识考点:动物类中药概述

  初级中药师考试2019年专业知识考点:中药炮制目的

分享

热门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