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外科主治医师考试精选知识点

  要参加考试的同学们,出国留学网为你整理“2018年外科主治医师考试精选知识点”,供大家参考学习,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哦!

  2018年外科主治医师考试精选知识点

  骨折的急救

  1.抢救休克

  2.包扎伤口:若骨折端已戳出伤口,并已污染,又未压迫重要血管、神经者,不应将其复位,以免将污物带到伤口深处。

  3.妥善固定

  4.迅速转运

  骨折的治疗原则

  ★骨折的治疗有三大原则:复位、固定、康复治疗。

  一、常用复位和固定方法

  (1)复位方法:分为手法复位、切开复位和牵引复位。

  ★★问答:切开复位的指征:

  ①骨折断端间有肌、骨膜或肌腱等软组织嵌入,手法复位失败者;

  ②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好,将影响关节功能者;

  ③手法复位与外固定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而将严重影响功能者;

  ④骨折并发主要的血管损伤,在处理血管时,宜同时作切开复位内固定术;⑤多处骨折为了便于护理及治疗,防止发生并发症,可选择适当的部位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。

  (2)固定方法:外固定和内固定。

  ①外固定:主要用于骨折经手法复位后的患者,也有些骨折经切开复位内固定后,需加用外固定者。常用的外固定方法有小夹板、石膏绷带、持续牵引和外固定器、外展架。

  ②内固定:主要用于切开复位后,采用金属内固定物将骨折段于解剖复位的位置予以固定。包括接骨板、螺丝钉、髓内针、加压钢板、自体或异体植骨片等。有些骨折,如股骨颈骨折,可于手法复位后,在X线监视下,从股骨大转子下方,向股骨颈穿入三刃针或钢针作内固定。

  二、复位标准

  1.★解剖复位:骨折段通过复位,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,即骨折对位对线完全良好。

  2.★功能复位:经复位后,两骨折段虽未能达到解剖复位,但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,称功能复位。标准是:①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、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。②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lcm;儿童若无骨骺损伤,下肢缩短在2cm以内,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。③成角移位:下肢骨折轻微的向前或向后成角,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,日后可在骨痂改造期内自行矫正。向侧方成角移位,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,日后不能矫正,必须完全复位。④长骨干横形骨折,骨折端对位至少达l/3左右,干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3/4左右。

分享
qqQQ
qzoneQQ空间
weibo微博
《2018年外科主治医师考试精选知识点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,方便收藏和打印
下载文档

热门关注

付费下载
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
限时特价:4.99元/篇 原价10元
微信支付

免费下载仅需3秒

1、微信搜索“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

2、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

3、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

4、已关注用户回复“复制”即可获取验证码

微信支付中,请勿关闭窗口
微信支付中,请勿关闭窗口
×
温馨提示
支付成功,请下载文档
咨询客服
×
常见问题
  • 1、支付成功后,为何无法下载文档?
    付费后下载不了,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,确保付费成功;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,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。
  • 2、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?
   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,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。
  • 3、如何联系客服?
   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,还是无法复制文章,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。客服微信:ADlx86
    添加时请备注“文档下载”,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:00-12:30 14:00-18:30 周六9:00-12:30

  要参加考试的同学们,出国留学网为你整理“2018年外科主治医师考试精选知识点”,供大家参考学习,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哦!

  2018年外科主治医师考试精选知识点

  骨折的急救

  1.抢救休克

  2.包扎伤口:若骨折端已戳出伤口,并已污染,又未压迫重要血管、神经者,不应将其复位,以免将污物带到伤口深处。

  3.妥善固定

  4.迅速转运

  骨折的治疗原则

  ★骨折的治疗有三大原则:复位、固定、康复治疗。

  一、常用复位和固定方法

  (1)复位方法:分为手法复位、切开复位和牵引复位。

  ★★问答:切开复位的指征:

  ①骨折断端间有肌、骨膜或肌腱等软组织嵌入,手法复位失败者;

  ②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好,将影响关节功能者;

  ③手法复位与外固定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而将严重影响功能者;

  ④骨折并发主要的血管损伤,在处理血管时,宜同时作切开复位内固定术;⑤多处骨折为了便于护理及治疗,防止发生并发症,可选择适当的部位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。

  (2)固定方法:外固定和内固定。

  ①外固定:主要用于骨折经手法复位后的患者,也有些骨折经切开复位内固定后,需加用外固定者。常用的外固定方法有小夹板、石膏绷带、持续牵引和外固定器、外展架。

  ②内固定:主要用于切开复位后,采用金属内固定物将骨折段于解剖复位的位置予以固定。包括接骨板、螺丝钉、髓内针、加压钢板、自体或异体植骨片等。有些骨折,如股骨颈骨折,可于手法复位后,在X线监视下,从股骨大转子下方,向股骨颈穿入三刃针或钢针作内固定。

  二、复位标准

  1.★解剖复位:骨折段通过复位,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,即骨折对位对线完全良好。

  2.★功能复位:经复位后,两骨折段虽未能达到解剖复位,但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,称功能复位。标准是:①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、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。②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lcm;儿童若无骨骺损伤,下肢缩短在2cm以内,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。③成角移位:下肢骨折轻微的向前或向后成角,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,日后可在骨痂改造期内自行矫正。向侧方成角移位,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,日后不能矫正,必须完全复位。④长骨干横形骨折,骨折端对位至少达l/3左右,干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3/4左右。

一键复制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