答案部分
A1型题
1、
【正确答案】 D
【答案解析】 调整给药方案的途径包括改变每日剂量、改变给药次数,或两者同时改变。每日剂量决定药时曲线水平位置的高低,给药次数影响药时曲线上下波动的程度。
2、
【正确答案】 C
【答案解析】 制定给药方案时,还要考虑有效血药浓度范围,如果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窄,且半衰期短,为了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,可增加给药次数。
3、
【正确答案】 A
【答案解析】 制定给药方案时,首先明确目标血药浓度范围。目标血药浓度范围一般为文献报道的安全有效范围,特殊患者可根据临床观察的药物有效性或毒性反应来确定。
4、
【正确答案】 D
【答案解析】 治疗药物选择的原则是药物的安全性、有效性、经济性,也要考虑给药的方便性。
5、
【正确答案】 D
【答案解析】 ABCE都属于制定给药方案方法或者需要考虑的因素,D说法欠妥。
6、
【正确答案】 B
【答案解析】 如果出现下述情况,应对标准剂量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,实行个体化治疗。治疗窗改变位置、高敏性、耐受性治疗阈与治疗上线的靶点不同;血药浓度-时间曲线的改变、血药浓度-时间曲线整体降低或升高,或大幅波动而超出治疗窗;治疗窗和药时曲线均改变。
调整给药方案的途径包括改变每日剂量、改变给药次数,或两者同时改变。每日剂量决定药时曲线水平位置的高低,给药次数影响药时曲线上下波动的程度。
7、
【正确答案】 E
【答案解析】 治疗药物选择的原则是药物的安全性、有效性、经济性,也要考虑给药的方便性。
B型题
1、
【正确答案】 A
【正确答案】 B
【正确答案】 C
【答案解析】 根据半衰期制定给药方案
(1)半衰期小于30分钟:维持药物有效治疗浓度有较大困难。治疗指数低的药物一般要静脉滴注给药;治疗指数高的药物也可分次给药,但维持量要随给药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,这样才能保证血药浓度始终高于最低有效浓度。
(2)半衰期在30分钟~8小时:主要考虑治疗指数和用药的方便性。治疗指数低的药物,每个半衰期给药1次,也可静脉滴注给药;治疗指数高的药物可每1~3个半衰期给药1次。
(3)半衰期在8~24小时:每个半衰期给药1次,如果需要立即达到稳态,可首剂加倍。
(4)半衰期大于24小时:每天给药1次较为方便,可提高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。如果需要立即达到治疗浓度,可首剂加倍。
2、
【正确答案】 D
【正确答案】 C
【正确答案】 A
【答案解析】 式中,K为消除速率常数,Vd为表观分布容积,Cl为清除率,F为生物利用度,D为给药剂量,τ给药间隔时间。
推荐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