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、 肩关节检查法
1、排除肩部以外疾病引起肩痛
⑴炎症:类风湿性关节炎、痛风
⑵神经性疼痛:周围神经性疾病如颈椎病、椎间盘突出、骨折脱位、髓外占位病变压迫、胸廓出口综合征、臂丛神经炎等;中枢神经性疾病如脊髓内肿瘤、脊髓空洞症等
⑶血管病变:动脉血栓、血管痉挛、动脉硬化、动脉瘤、动静脉瘘、静脉炎等
⑷放射痛:心绞痛、胆绞痛、横膈病变、内脏破裂等
⑸肿瘤:Pancoast瘤压迫臂丛
2、问诊
年龄、职业
损伤史:损伤动作
疼痛:注意排除以上肩部以外疾病;除肩锁关节外,疼痛位置常不能明确指出,可向肘腕部传导;活动痛;休息或夜间痛;肩上活动痛
力弱:如肩袖撕裂可表现为外展力弱,抬臂困难;也可因疼痛而力弱。
活动受限:疼痛、力弱所致
不稳:有无脱位史、不稳感;脱位或半脱位后如何复位,脱位常需手法复位或麻醉下复位,半脱位一般自行复位;突发短暂麻痹感,见于盂肱关节前或下半脱位、肩峰下撞击、肩袖破裂;主动造成脱位见于多方向不稳如关节松弛症。
弹响或绞锁
3、一般检查
确定优势侧:双侧对比时以资参考,如肌力检查
外形:双侧对称性检查。肿胀、肌肉发育情况、肌肉萎缩、脱位、半脱位
肩关节脱位——方肩 胸长神经损伤——翼状肩胛
肩胛上神经麻痹——冈上肌萎缩 副神经损伤——斜方肌平坦
腋神经麻痹——三角肌萎缩 肩锁关节脱位——锁骨远端上翘
皮色、皮温:炎症急性期可红肿;外伤后血肿皮色改变。
患者姿态:如手托肘部,患肩下沉,头偏向患侧,可能为脱位、股骨颈骨折、锁骨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
凹陷:肌肉、肌腱断裂。如冈上肌——大结节等
肩部三角:喙突、肩峰、大结节组成。双侧对比,如有异常为骨折脱位。肱骨外科颈骨折三角关系正常
压痛:病变位置不同,压痛点不同。
胸锁关节→锁骨→肩锁关节→肩胛骨→大小结节→结节间沟。
如肩袖撕裂——大结节压痛;肩锁关节脱位——肩锁关节;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——结节间沟等。
弹响:肩袖损伤、肩锁关节脱位、撞击综合征、肩胛骨下滑囊炎、肩胛翼下骨疣
主动运动:肩关节是活动范围最广的关节,正常肩关节活动度如下表:
前屈-上举 180° 后伸 60° 外展-上举 180° 内收 50° 外旋(中立位) 45° 内旋(中立位) 70° 外旋(外展90º) 90° 内旋(外展90º) 70° 水平前屈 135° 水平后伸 50° |
被动活动:受限、疼痛
主动运动与被动活动最大角度的差距:如冈上肌巨大撕裂,主动较被动活动明显减少。
抗阻运动:如出现无力,考虑有肌肉、肌腱炎症或断裂;伴疼痛,考虑有炎症存在。
三角肌前束:前屈90º抗阻
中束:外展45º抗阻
后束:屈肘位后伸抗阻
二头肌:屈肘抗阻
冈上肌:冈上肌试验(Empty can),双侧肩外展90º,前屈30º,内旋,拇指向下,做外展抗阻
冈下肌和小圆肌:外展90º或中立位外旋抗阻
冈下肌:外展30º,外旋抗阻
肩胛下肌:Lift-off test,肩后内旋,手背置于后背中部,做抗阻后推。
胸大肌:双臂侧平举抗阻内收;双手合十用力
4、肩峰下间隙检查
撞击综合征:肩峰下间隙内结构异常或盂肱关节不稳导致在肩上举过程中,肩袖或/和二头肌腱受到喙肩弓(喙突、肩峰和喙肩韧带)的反复撞击而引起病变,称为撞击综合征。Neer将撞击综合征分为三期:I期:肩袖水肿、出血;II期:肩袖纤维化和肌腱炎;III期:肩袖部分或完全断裂。
(1)主诉及一般检查:见前
(2)疼痛弧:60—120º
(3)不稳:见后
(4)压痛:大结节、喙突、喙肩韧带
(5)外展抗阻30º:无力、疼痛—肩袖撕裂
外展抗阻90º、牵拉抗阻试验
(6)前撞击(Neer撞击试验):一手固定肩胛,另一手握住肘部前方,完全前屈,如有疼痛和恐惧为阳性。
(7)侧撞击:外展上举,如有疼痛为阳性
(8)Hawkins-Kennedy撞击试验:一手握肘,一手握腕,肩前屈90º、被动内旋,如疼痛及恐惧,为撞击综合征,特别是冈上肌
(9)撞击试验(封闭试验):肩峰下滑囊封闭注射,如疼痛弧消失、外展有力,为肩峰下滑囊炎,与肩袖撕裂鉴别
(10)冈上肌试验(Empty can test):冈上肌撕裂
(11)冈下肌试验:屈肘90º,中立位及外展90º力弱和疼痛为阳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