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临检基础专业知识尿液部分考点大放送

  【临床意义】

  淋巴管阻塞:常见于丝虫病,其尿沉渣中可查到微丝蚴。腹内结核、肿瘤压迫、先天性淋巴管畸形也可以出现乳糜尿。

  损伤:胸腹创伤、手术伤及腹腔淋巴管或胸导管也可出现乳糜尿。

  脂血症:糖尿病脂血症、类脂性肾病综合征及长骨骨折骨髓脂肪栓塞也可出现乳糜尿。

  其他:如过度疲劳、妊娠及分娩后、包虫病、疟疾等也偶见乳糜尿。

  脓细胞:在炎症过程中被破坏、变性或坏死的中性粒细胞。其外形多变不规则,胞质内常充满颗粒,胞核模糊不清,常聚集成团,边界不清。

  脓尿:由于含有大量白细胞,外观呈黄白色或白色的尿液。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及前列腺炎、精囊炎等。显微镜检查可见大量的脓细胞,蛋白定性常为阳性。

  1、镜下脓尿:尿液白细胞>5个/HP。

  2、肉眼脓尿:尿液中含大量白细胞而呈乳白色,甚至出现块状,称为~

  补充:闪光细胞:低渗尿液中,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布朗运动,在油镜下由于光的折射可见灰蓝色发光现象,运动似星状闪光,故名。

  尿比重:指尿液在4℃时与同体积纯水的质量之比,是尿液中所含溶质浓度的指标。可粗略反映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。

  1、低渗尿/低比重尿:尿液比重常低于1.015;

  2、等渗尿:尿液比重固定在1.010±0.003,与肾小球滤过液的比重接近

  【参考区间】

  成人:随机尿1.003~1.030;晨尿>1.020。

  新生儿:1.002~1.004

  【临床意义】

  高比密尿:可见于高热、心力衰竭、脱水、周围循环衰竭等,糖尿病病人虽然尿量增多,但因尿内含有大量葡萄糖,尿比密增高有时可高达1.040以上。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由于尿液浓缩而比密增高。另外,应用碘造影剂时也可使尿比密升高。

  低比密尿:慢性肾小球肾炎、肾盂肾炎等由于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而比密降低。在因肾实质破坏而丧失浓缩功能时,尿比密常固定在1.010±0.003(与肾小球滤液比密接近),这种尿液被称为等渗尿。尿崩症病人因下丘脑-垂体受损,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,或由于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对抗利尿激素的灵敏度降低,大量水分从体内排出而使比密减低。

  尿渗量:指尿液中具有渗透活性的全部溶质微粒的总数量,与颗粒大小及所带电荷无关,反映了溶质和水的相对排出速度。在评价肾脏浓缩稀释功能时较尿比重优越。

  【参考区间】

  ①尿渗量:600~1000mmol/kg H2O(相当于尿比重1.015~1.025)。最大范围40~1400mmol/kg H2O。②尿渗量/血浆渗量为(3.0~4.7):1.0。

  【临床意义】尿渗量主要反映电解质和尿素等溶质的浓度,直接与浓缩稀释功能有关,所以更能确切地反映肾功能的情况。如果禁水12h尿渗量>800mmol/ kg H2O则为正常,如低于此值,则表示肾脏浓缩功能不全。

  血浆渗量增高见于失水、高渗性非酮症昏迷、乙醇中毒、高钙血症及尿崩症等;血浆渗量降低见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、水中毒及垂体机能减退等。

  尿渗量降低见于尿崩症;尿渗量/血浆渗量比值降低见于使用利尿剂或肾小管损伤等。

  尿液气味

  【参考区间】

  微弱芳香气味,源自尿液中酯类与挥发性酸。若尿液标本久置,则因为尿素分解可出现氨臭味。

  【异常与临床意义】

  ①新鲜尿液有氨味,多为慢性膀胱炎及慢性尿潴留所致。②糖尿病人酮症酸中毒时,尿液可呈烂苹果样气味。③苯丙酮尿症病人尿中可有特殊“老鼠屎”样臭味。④泌尿系统肠道瘘时,尿中可有粪臭味。

  尿液酸碱度

  【参考区间】

  正常饮食条件下:①晨尿pH5.5~6.5,平均6.0;②随机尿pH4.5~8.0。尿液可滴定酸度:20~40mmol/24小时尿。

  【临床意义】

  酸度增高:代谢性酸中毒、DM、服用氯化铵等。碱度增高:碱中毒、膀胱炎、肾小管性酸中毒、服用小苏打等。

  终尿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,仅为30~130mg/24h。

  蛋白尿(proteinuria):当尿液中的蛋白质超过150mg/24h(或超过100mg/L)时,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,称为~。

  【小知识点】

  检测蛋白尿的方法有:试带法(定性或半定量),磺基水杨酸法(定性或半定量,灵敏度为0.05~0.1 g/L),加热乙酸法(经典方法,灵敏度为0.15g/L)。

分享

热门关注